|
据《日本经济新闻》1月18日报道,日本进入平成时代(1989年至今)以后,人均寿命随着医疗水平提升等而不断延长。另一方面,人均寿命与可以自立生活的健康寿命的差距没有缩小,因地区和社会地位等而产生的健康差距问题也浮出水面。日本人能否在保持健康的状况下维持全球顶尖的长寿水平呢?
“金婆婆100岁、100岁,银婆婆也100岁、100岁”,在平成时代刚开始不久的1992年,双胞胎姐妹金婆婆和银婆婆在电视广告中亮相。她们俩满面笑容、精神饱满地迎接100岁的姿态成为了当时的热门话题。
这一年日本共有4152名百岁以上的老人,到1998年则突破了1万人。2018年已经达到69785人。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在上世纪80年代达到全球第一位,除去发生东日本大地震的2011年,一直在不断延长。2017年日本男性平均寿命为81.1岁,女性为87.3岁,均比1989年平成时代开始时延长了5年左右。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到经济高速增长期,通过降低婴幼儿死亡率以及治愈结核等传染病等,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大幅延长。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幼儿死亡率等下降到一定极限。平成时代延长平均寿命的主角是高龄人群。
日本国立社会保障及人口问题研究所的別府志海表示,关于2000-2010年不同年龄人群对平均寿命延长的贡献率,60岁以上的男性为63.9%,女性为79.4%。单从女性来看,80岁以上达到37.8%。高龄人群死亡率下降,使平均寿命得以延长。
高龄人群死亡率下降是因为医疗水平大幅提升。其中贡献显著的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和排在第二位的心血管疾病等循环系统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进步。癌症的5年存活率在1993-1996年为53.2%,到2006-2008年提高到62.1%。慢性髓细胞白血病和前列腺癌等更是超过了90%。
曾经,不少医生担心患者害怕“不治之症”而犹豫是否将癌症病情告知患者,但如今,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中央医院院长西田俊朗称,“癌症现在已成为在治疗的同时长期面对的慢性病”。即便得了癌症也能和平时一样生活,这点非常重要,在医疗一线也推进构建支援体制。该医院2016年开设了患者支援研究开发中心,为患者的生活提供支援,比如进行复健和饮食指导、由社会保险劳务士(提供劳务管理以及社会保险的相关咨询指导的专业资格人士)提供就业咨询等。
日本在昭和年代(1926-1989年)末期开始的癌症筛查可以尽早发现病症,在治疗方法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90年代,通过被称为重粒子束和质子束的放射线来治疗癌症的全球最尖端设施相继投入使用。放射线可针对肿瘤部分精确定位高效清除,就连难以治疗的肺癌也颇有效果。迄今为止,全日本使用重粒子和质子的粒子束治疗设施已达到20多处,在全球也是屈指可数。
此外,新的癌症治疗药也陆续亮相。日本已经开发出被称为分子靶向药的新型抗癌药 ,还出现了利用人体自身免疫力的免疫疗法。京都大学特别教授本庶佑通过开发免疫疗法于2018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他表示,“到2050年或许几乎所有的癌症都可以抑制增殖”,未来有望攻克癌症。
2000年,不仅平均寿命,致力于延长保持健康生活的健康寿命的“21世纪国民健康增进运动(健康日本21)”全面启动。除了疾病,还针对饮食和运动等生活习惯设定目标,推进健康运动。“新陈代谢综合征”入选了2006年的新语及流行语大奖前十名。
庆应义塾大学开设了专门研究百岁以上长寿老人的百寿综合研究中心,得出了“健康的百岁老人的认知和骨骼等功能方面老化速度较慢”(该中心讲师新井康通)等研究结果。如果可以查明其中的原因,就可以找到在健康状态下保持长寿的秘诀。
虽然日本人的平均寿命持续延长,但因居住地区和社会环境导致的健康差距问题也浮出水面。东京大学教授涩谷健司等人的研究表明,从各都道府县来看1990-2015年的平均寿命延长情况,延长时间最短的为3.2年,最长为4.8年,存在1.6年的差距。这一期间,各个都道府县的平均寿命差距也从2.5年扩大到3.1年。涩谷表示,“没有发现和医疗资源有关联。也许要考虑经济差距等因素”。
日本千叶大学预防医学中心的近藤克则教授发出警告称,“存在贫困人群的平均寿命较短的倾向。助长差距存在的趋势仍然很大,平均寿命也可能缩短”。在美国,尽管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灾害,但从2015年开始平均寿命连续3年缩短。健康差距的问题或许也可以说是长寿日本所面临的课题。来源: 环球网
原标题:光是长寿还不够 日本人要延长健康寿命 |
|
|
|
上一篇:研究:多运动有助开拓思维和避免老人痴呆 |
下一篇:研究:“理想饮食”决定人类与地球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