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省贵阳市十八中学初一年级学生曹雅茗最近很开心,因为她能在放学后那段时间里和同学们一起玩耍。由于家离学校远,以前中午放学后,她不知道去哪里;下午放学后,只能独自坐公交车回家。现在她不用为此烦心了。中午放学吃完饭,她会趴在桌上休息半小时,然后在老师辅导下做作业。下午放学后,她和同学一起参加阅读分享会,练习书法、画画,等待父母下班后接她回家。
今年5月1日起,这项名为“乐童计划”的学生课后免费托管服务在贵阳市中小学试行,政府出钱,学生自愿参加。截至目前,贵阳市中小学生参与托管率达90.06%。家长满意,学生也乐在其中——如今,中国各地像贵阳市这样的实践越来越多了。
当教育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当中小学学生的课业负担逐步减轻,如何防止课后辅导班、培训班趁虚而入,成为孩子们的新负担?如何让孩子们真正减负?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课后服务,学校唱好主角
【案例】
在贵阳,现在很多接送孩子的长辈感到轻松不少,因为“乐童计划”的逐渐实施,他们每天接送孩子的次数由4次减少为两次,且省下了一笔托管费。
据贵阳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贵阳市政府按每个学生每年300元的标准,对所有公办和普惠性非寄宿制民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补贴,教师轮流组织学生开展做作业、读书、健身等活动,有些学校还开展了书法、绘画、机器人制作等活动。
当然,这项工作最初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教师负担加重、学校管理成本增加、对家长和学生吸引力不够等。对此,当地通过整合托管班级数量、开设午餐、试点引入第三方机构等办法加以改进。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乐童计划”将与贵阳市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工作相结合,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让学生在学校“乐”起来。
【各地探索】
放学后的这段课外时间学生怎么度过,曾是困扰家长和学校的一大难题。近年来,由学校老师或校外培训机构把学生们组织起来,辅导作业、开设兴趣培训班,正在成为一种流行做法。
例如,北京市3年前就开始按城区学生每年700元、郊区学生每年900元划拨经费,聘请社会人员参与课外活动计划,参与的学校教师还能拿绩效奖励。山东也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财政补贴、家长委员会委托等方式,对参与课后服务的学校、单位和教师给予补助。河北石家庄市则尝试以志愿者方式试点推进城区小学课后托管服务。
总体看,这些做法效果不错,受到了家长、学生的欢迎,也在一定程度缓解了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难度。
不过也有一些老问题仍然存在。比如,对需要提升分数的学生来说,他们的父母对以“不能上课”为原则和底线的课后服务兴趣不高;对教师来说,即便有工资和绩效激励,但当多数老师每周工作时间已达55个小时,每天再延长2个小时,负担和压力可想而知。
“对于课后服务出现的问题,需要尽快调整完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对记者说,下一步各地要创造条件、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强化中小学校在课后服务中的主渠道作用,并积极利用校外资源,努力开辟多种适宜的途径,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开拓视野、增强实践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教授薛二勇也认为,应尽快确定相关补贴经费的市场可比度,“一个老师在课堂看护孩子,一个小时要多少钱,市场上是多少钱,应该大致相当,如果差得太多,可持续性就会有问题。”同时,政府可以把视野扩大,多购买一些做得好的校外培训机构的服务,让他们参与到课后服务中来,这也有利于对他们进行更有效管理。
校外培训,做好提升教育
【案例】
今年的雪季要到了,每到周末,张臣都会到学生们进行滑雪训练的基地去看看。作为一家名叫爱玩客(Everkid)的儿童户外教育机构创始人,他喜欢给孩子们指点指点。
8年前,张臣成立这个机构时,中国的户外教育才刚刚起步。他将冬季滑雪、夏季水上项目,如帆船、独木舟、露营、徒步、户外安全教育等项目作为培训重点,学生们平时正常上学,每到周末安排一到两天训练,寒暑假则集中训练。
张臣这些年培训了几千个孩子。他说,经过培训,孩子们的意志和素质大为增强,个人判断、应对风险能力也提高了。
“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掌握基本的户外运动技能和户外生活能力,能够独立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张臣表示,他的原则是以户外教育的大众普及和培训为本,而不是纯粹的技能培训。
【专家建议】
校外培训怎样才能做得好、做出特色,这是很多培训机构一直思考的问题。不过,能够将培训机构真正看作学校教育的一个补充,甚至希望和学校教育融合发展的尝试并不多。
张臣的机构在这方面迈出了一大步。随着“冰雪进校园”活动深入开展,他的培训机构近年来有了更多与中小学合作的机会,还和北京市一些区县的竞技体育组织打造了合作培养模式。在他看来,中西方教育体制的一个显著区别就在于户外教育。“当前的中国学校教育正在发生改变,比如户外教育、社会教育被引入课堂,但时间还不够。”他举例说,在瑞士,中小学生每月有3天户外活动课。这些课包括攀岩、徒步、露营、滑雪等,都是必修课,而且整天都在户外。
“学校需要给予学生更多课外培训的时间,并做好普及教育。”张臣认为,正常来说,户外教育机构应该做一些中高级的提升培训,并通过提高研发能力,为专业培训做好服务。“但我们现在只能做大众普及的事,因为学校教育的基础还不完善。”
学校教育负责打基础,校外培训负责做提升,二者相互补充、相互配合,这是众多受访专家、培训机构负责人的共识。从校外培训的发展历程看,上世纪80年代其兴起时,正是以开展提升培训为主的。为何如今反而退而求其次呢?很多培训机构负责人坦言,在实际运作中,无论是提分数的知识讲授还是根据学生兴趣而开展的能力培养,如果只做单纯的提升培训,不做知识普及等基础工作的话,就没有生存空间了。
掣肘有很多,唯分数、唯升学率等教育评价的指挥棒问题就是其中一个。“教育评价指挥棒不改变,校外培训机构的问题就难解决。”薛二勇认为,教育评价改革首先要明确评价内容,改变智育第一观念,做到坚持德、智、体、美、劳并重,考察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素养。同时,要从根本上扭转各地方政府的教育政绩观、学校的绩效观、家长对孩子的成才观,多关注对孩子身心发展有长远影响但很难评价的内容。
教育评价最大的指挥棒是高考,其改革方向具有风向标作用。储朝晖认为,高考改革接下来应真正实现招考分离,让高校有招生自主权,让招考团队发挥作用,招到想招的学生,这既能适应人才培养多样化的标准,学生的机会也会更多。
“高考招生要求多样化了,学生培养就不会只看分数,培训机构才能在培养方向上发生根本转变,当然也就不会办得这么庞大了。”储朝晖说。
教育本质,培养什么人
【调查】
培训班的理想模样是什么?某网教育频道去年做的一份全国中小学生课外培训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方面,74%选择了“课程内容丰富、有趣”,49%选择“快速提升成绩”,46%选择“课堂氛围好”。老师方面,75%选择“课程质量高、有效果”,49%选择“内容有针对性”,47%选择“师资水平高”。
【教育方向】
需要警惕的是,当成绩和分数之间画了等号,当教育与知识之间画了等号,当工具论成为价值坐标,我们是否已经遗忘了教育本身的功能。因此,讨论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问题,从更大意义看,还涉及教育本质的问题。
教育要培养什么人?教育怎样培养人?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指出:“教育的基本原理在于,使人们在孩提时代就建立起良好的思维体系。教育无需强迫,也不能强迫,更无法强迫。任何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只会让人们头脑空空、一无所获。”时至今日,这话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孩子快乐才是硬道理。过去我们过度强调人要满足宏观标准,但忽视了人的健全发展。”储朝晖表示,从孩子长期发展看,培养和保持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显得更为重要,这也是他们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中国教育体制改革正朝着实现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努力。”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杨志成对记者表示,新高考总体方向是使孩子的基础更扎实、全面、综合,在面对高等教育时有更多的机会和方向。课程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超越单一的分数评价,更关注学生学完课程后带来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变化。可以预计,高考将来的命题会更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学校和校外培训机构都要转变思路,更多从孩子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能力和素养提升方向着眼。
薛二勇认为,因为社会总有一些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是学校不能满足的,因此校外培训无法取消。当下的关键在于,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校外培训,相关参与者都要有力协同,投身于高考改革、教育体制改革进程中,尽快转变观念,拿出切实行动,勇敢做出改变,共同构筑一个能够真正促进国民素质提升的、完善的教育培训体系。 |
|
|
|
上一篇:孩子喜欢揉眼怎么办?医生:可能是过敏 |
下一篇:入学准备不等于提前学小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