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毒性肝炎一直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2017年,中国11个政府部门联合发布《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2017-2020年)》,提出“全面实施病毒性肝炎各项防治措施,遏制病毒性肝炎传播,控制病毒性肝炎及其相关肝癌、肝硬化死亡上升趋势,逐步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减少社会歧视,减轻因病毒性肝炎导致的疾病负担”的工作目标。
2019年9月23日,由人民网·人民健康主办,葛兰素史克中国(GSK中国)公益支持的“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为了没有乙肝的未来”主题论坛与公益科普摄影展在北京顺利举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司长毛群安在会上表示:“多年来,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肝炎的防控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健康中国行动就是要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办法来进一步预防这些重大传染病,从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突出以预防为主,强调健康促进的策略,以尽快实现我国对包括乙肝在内的传染病的防治规划,落实健康中国战略。”
在过去数十年,我国通过实施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综合防控策略有效遏制了病毒性肝炎发病的上升趋势。2006年《全国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7.18%,与1992年调查发现的9.75%的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相比,下降26.36%,而且年龄越小,下降幅度越大。
事实上,中国拥有众多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目前,我国一般人群乙肝感染率为5%~6%,约为7000万人。尤其是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医疗水平发展不平衡,在西部等贫困基层地区,乙肝防治挑战更为艰巨。
“首先,基层人才队伍和技术水平存在缺口,县级医院以下医院基本没有肝病专科医生,乙肝抗病毒药物使用不够规范。其次,大众的疾病认知不足,对于乙肝传播途径、防控办法等了解程度不够。”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秘书长杨希忠表示,多年来,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通过设立科研基金、开展针对性项目,如“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等形式,推动基层医生能力建设、大众知识普及,提高母婴阻断水平。
“基层地区城镇之间、村庄之间相距遥远,交通不便,总人口相对较少,群众疾病意识也较为薄弱,再加上医疗和医学检验等相关的设备、硬件设施的不足,就为当地乙肝的检测和医生进一步的诊断治疗带来了困难。”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主任南月敏认为,需要通过广泛开展基层义诊和疾病教育,进一步提高基层群众“早筛查、早治疗”的意识。
“乙肝母婴阻断是乙肝防控的一个抓手,在我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共鸣。调查显示,我国约有2300万育龄妇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呈阳性。做好乙肝母婴阻断,不仅造福每一个家庭,更会带动整个乙肝的防控工作。”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教授指出,要做好基层乙肝母婴阻断,必须建立一体化的干预的措施,并为妊娠期患者进行病毒DNA定量检测,HBV DNA水平较高(>2×106 IU/mL)的孕妇在妊娠中后期应用口服抗病毒药物,这样能进一步地把母婴传播率降低到接近于零。
在中国,40%~50%的乙肝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的,因此母婴阻断格外重要。现在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的规范接种,和生育期妇女患者在妊娠前、妊娠期的监测和适当的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使新生儿感染率明显下降。
南月敏表示,家庭传播的防控,首要任务就是阻断母婴传播,如果是生育期的女性计划妊娠,需要先看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还是乙肝患者。如果是乙肝患者,我们先通过规范化抗病毒治疗控制病情,再进行妊娠;如果是乙肝病毒携带者,我们需要按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的指导,到妊娠中后期,也就是24-28周时,如果检测病毒载量高于106 IU/mL,就需要应用口服抗病毒药物为患者进行治疗,进一步提高母婴阻断成功率。
“现有的口服抗病毒药物,最常用的首先推荐就是替诺福韦酯这类药,国内外都做了大量的研究,证明它是安全、有效的,因为它快速降低病毒载量,妊娠期患者病毒水平降到106 IU/mL以下了,母婴传播机率基本上就很低;103 IU/mL以下就接近正常人群了。”南月敏补充到,出生后的新生儿需要在24小时、最好是12小时以内注射乙肝疫苗和免疫球蛋白,以及对新生儿进行不同部位注射,产生抗体后期还要跟着三针疫苗。特殊的小体重的、婴儿,还需要加种一次。家庭中,如果15岁以下出生未接种的,可以根据我们国家的计划进行补种。对于成人而言,如果密切接触的有高危人群,也应该按规范接种疫苗,这是我们自我保护和防控的一个方法。
此外,非母婴传播的其他乙肝患者只有血源接触才能导致传播。南月敏强调,日常坐在一起、一起吃饭、拥抱、握手,都是不会传播的。“如果不接触高危人群,其实在成人阶段感染的机率很少,即使感染也是急性的。一般的成人,我们多见的可能是口腔的破损或者是不明原因的注射针头的污染,如果不是这样,成人传播机率就很少。”(来源: 环球网 作者:李青云) |
|
|
|
上一篇:医保局:暂不具备将健康体检纳入医保条件 |
下一篇:人体内的微生物"超级生命体"与出生方式有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