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年,见证一个国家由弱到强的蓬勃跃升。
40年,也记录下中国卫生健康事业步履铿锵的印记。
让更多普通百姓能够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是夯实民生之基的重点所在,也是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策划的《致敬伟大改革——对话40年,讲述身边的健康故事》40集大型访谈节目播出,透过百余嘉宾讲述他们所亲历或见证的卫生健康故事,展示中国如何通过深化医改解决世界性难题,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深化医改:用中国式办法解决世界性难题
从2017年4月8日零时起,北京市3600多家公立医疗机构同步取消药品加成和挂号费、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所有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对于那个不眠之夜,时任北京市卫生计生委主任的方来英记忆犹新。
为了保证患者负担不增加,医疗机构平稳运行,北京医改主要依靠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设立医事服务费,通过精细测算,实现了取消加成和价格调整的平移。
经过一年的改革,北京市的三级医院门急诊服务量下降了10%左右,社区卫生机构服务量增长了14%。“一升一降”中,得到实惠的是老百姓,健康发展的是各级医疗机构。
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调整、与时俱进,其核心始终是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实行了几十年的“以药补医”机制在2017年走向终结,更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和更科学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正在建立。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日益成为改革的核心和抓手,分级诊疗、现代医院管理、全民医保、药品供应保障、综合监管五项制度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医改重点。
“我们是改革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方来英在访谈中说,“改革永远在路上,让我们共同努力推动下一个40年。”
健康扶贫:不落下一个偏远地区的患者
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邬惊雷的心里,如何提升医疗服务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思考,不仅仅局限于上海本地。
自2010年起,上海开始成建制地援助新疆。如何把上海的优质医疗服务带到边疆,服务新疆人民?上海卫生健康部门创新性地提出了“组团式”援疆的思路:把上海不同大医院的优势学科整合成一个团队,集体去援助新疆喀什地区的医疗机构。
经过8年努力,喀什地区医疗服务水平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到2020年,该地区婴幼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传染病发病率、人均期望寿命都有望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40年来,我国卫生健康事业一直向着公平可及的方向努力前行。医疗卫生“组团式”援疆、援藏,是帮助偏远地区贫困群众的一个创举,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为当地留下了一支支“不走的医疗队”。
不让“病根”变“穷根”,我国2016年启动健康扶贫工程,提出到2020年,贫困地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农村贫困人口大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保障,服务能力和可及性显著提升。
回首40年,邬惊雷说,中国人民的健康权、生存权和发展权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障和发展,这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基础。
疾病防控:让更多国人健康起来
提起传染病防控,时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的王宇对日夜奋战、抗击“非典”的日子记忆深刻。
多年前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让人们对突发性传染病有了“切肤之感”,也正是从这一标志性事件起,我国的传染病防治和应急体系不断完善。
72小时内筛查300种已知病原体,重大突发、新发传染病病死率明显降低……我国启动实施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以来,以科技突破为重要抓手,在传染病防治的关键核心领域抢占制高点,从“监测、筛查、救治”环节三位一体初步构筑了保障亿万人民健康的传染病“防疫大堤”。
慢性病管理,癌症是绕不开的话题。在国家癌症中心带动下,我国恶性肿瘤三年防治计划已经开展,一个覆盖全国的肿瘤防治网络正在形成。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把准时代脉搏,回应人民期待,我国正在不断开启健康中国建设新局面。 |
|
|
|
上一篇:研究:服用糖尿病药物同时可降低心脏病风险 |
下一篇:研究表明:每天一杯橙汁可降低患痴呆症风险 |
|